中國擁有燦爛的古代文明,,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延續(xù)時間最久,,也是最為輝煌的古代文化,而唐詩無疑其中最為璀璨的一顆明珠,。但也正因為這樣,,它在吸引人的同時,,也給人一股神秘感,初學者往往望而卻步,。為了幫助大家學習,,下面簡要地介紹一下唐代詩歌。
一般來說,,唐代的詩可分古體詩和近體詩兩大類,。古體詩是指沒有嚴格的格律要求的詩,近體詩是講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詩,。唐代詩歌可以分為樂府、古詩,、律詩,、絕句四類,前兩種是古體詩,,后兩種是近體詩,。按字數又可以分為五言、七言兩種,。我們常常說的五律,、七律,五絕,、七絕,,五言、七言,,就是按字數劃分的,。
一、樂府
根據《漢書·禮樂志》記載,,漢武帝時,,設有采集各地歌謠和整理、制訂樂譜的機構,,名叫“樂府”,。后來,人們就把這一機構收集并制譜的詩歌,,稱為樂府詩,,或者簡稱樂府。到了唐代,,這些詩歌的樂譜雖然早已失傳,,但這種形式卻相沿下來,,成為一種沒有嚴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體詩的詩歌體裁,。
《唐詩三百首》里面收錄了一些五言樂府和七言樂府,,最膾炙人口的可能是孟郊的《游子吟》、《塞下曲(之三)》:
《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塞下曲(之三)》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另外樂府的主要作品還有《陌上?!贰ⅰ堕L歌行》,、《上邪》,、《十五從軍征》《孔雀東南飛》,前四者見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后者見南朝徐凌編的《玉臺新詠》,,其中《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與《木蘭詩》合稱“南北雙璧”,。
二,、古詩
古詩是漢、魏時期形成的一種新的詩體,。它沒有一定的格律,,不求對仗,不講平仄,,用韻也比較自由,,篇幅不限長短。一般可以分為五言和七言兩種,。
五言古詩里面著名的有李白的《月下獨酌》、杜甫的《望岳》等,。
《月下獨酌》
李 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七言古詩里面著名的有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等。
三,、近體詩
近體詩是在齊梁時代開始萌芽,,而到初唐時期正式形成的一種格律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律詩是按照一定的格律寫成的,,八句成篇。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它的特點是:
(1) 音分平仄,韻律嚴密,。每句必須平仄相間,,同聯(lián)必須平仄相對,聯(lián)與聯(lián)必須平仄相粘,。一首詩必須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一首詩必須用同一韻的字,,不許出韻,;一般只用平聲韻。
(2)結構固定,,對仗工整,。一般除首尾兩聯(lián)(四句)外,,中間兩聯(lián)(四句)必須對仗。
(3)一般以仄聲起句為正格,,以平聲起句為偏格,。
絕句是只有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guī)范的小詩,也按字數分為五絕,、七絕,,其中七絕常常作為歌詞,在當時社會被廣為傳唱,。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古體詩要求較少,近體詩要求較多,。剛剛學習寫詩的朋友,,應該由易到難,學著從古體詩開始寫作,,慢慢再寫近體詩,;或者說,有什么東西想寫了就先寫下來,,能夠按照要求寫成近體詩固然好,,達不到要求寫成古體詩也不錯。既不要因詞害意,,更不要胡亂給詩加上五,、七絕,五,、七律的名號,。
只要有心學習,又有一定的古文基礎,,寫古典詩歌其實并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