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國家熱帶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學院李相威課題組在神經科學領域《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在線發(fā)表了題為“Social frail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ognitive trajectories in older adult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深入探討了社會衰弱與老年人認知功能下降之間的關系,,揭示了社會衰弱對老年人認知功能軌跡的顯著影響,,為全球應對老齡化挑戰(zhàn)提供了重要依據。

社會衰弱是一個綜合性的多維度指標,,涵蓋了多種社會因素,,包括社會行為(如參與志愿者工作、俱樂部活動及其他集體活動的頻率),、社會資源(如居住狀況)以及基本社會需求(如經濟狀況和社會支持),。它被定義為個體在生命周期中逐漸失去或已經失去滿足基本社會需求的重要資源,從而處于一種易受損的狀態(tài),。
以往研究表明,,社會衰弱在社區(qū)居住的老年人中占比約18.8%,而在醫(yī)院環(huán)境中這一比例高達47.3%,。此外,,社會衰弱還與多種不良健康結局顯著相關,如失能,、抑郁,、阿茲海默病和死亡等。然而,,以往研究中關于社會衰弱與老年人認知功能隨時間變化軌跡之間的關聯仍不明確,。
該研究基于美國國家健康與老齡化趨勢研究(NHATS)的數據,納入4956名65歲及以上無癡呆癥狀的老年人,。研究團隊通過多種社會因素對社會衰弱狀態(tài)進行了評估,,并同時對老年人的總體認知功能以及特定認知功能領域(包括記憶功能、定向功能和執(zhí)行功能)進行了詳細評估,。通過應用混合線性模型分析,,研究發(fā)現社會衰弱顯著加速了老年人總體認知功能的下降(beta=-0.041,95%CI:-0.047,,-0.036),。此外,社會衰弱還與特定認知功能領域的加速下降密切相關,,具體表現為記憶功能(beta=-0.045,,95%CI:-0.055,-0.036)、定向功能(beta=-0.083,,95%CI:-0.096,,-0.070)和執(zhí)行功能(beta=-0.042,95%CI:-0.053,,-0.032)的顯著下降,。


該研究根據多種社會因素評估了社會衰弱狀態(tài),首次揭示了社會衰弱與老年人認知功能軌跡之間的顯著關聯,,而且這種關聯獨立于社會經濟狀況,、生活方式、慢性疾病和精神健康,。研究結果提示,,抑制個人的社會衰弱狀態(tài)(如增強個人與家庭成員、親朋好友的互動往來)可能是一個早期預防認知功能損傷及后續(xù)癡呆發(fā)生的一種有效策略,。同時,,從全球健康角度,該研究通過揭示社會衰弱與老年人認知功能加速下降的顯著關聯,,為全球應對老齡化挑戰(zhàn)提供了重要依據,。
本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國家熱帶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學院的副研究員張輝,李相威研究員為最后通訊作者,。復旦大學的王笑峰教授,、李軼副研究員和胡子欣副研究員等為文章的共同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82301768),、國際聯合實驗室(NO. 21410750200,,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PI啟動基金KJ2-0112-23-0002)等基金的支持。
全文鏈接:https://doi.org/10.1186/s13195-025-01687-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