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現(xiàn)今群眾認知意識的提高,、信息收獲渠道的增多,、醫(yī)療衛(wèi)生知識的普及,“早期矯治”已為新時代父母熟知并接受,。很多家長都會在早期開始對孩子進行“顏值管理”,,甚至將二者劃上等號,,認為盡早關注并加以干預就可以塑造完美臉型。矯正醫(yī)生很有義務分辨“為”與“不為”并讓大家知曉,。
除了遺傳以外,,后天環(huán)境也會影響容貌。呼吸或吞咽功能異常,、扁桃體腺樣體肥大以及一些不良習慣如吮指,、咬唇、吐舌等都可能是改變面容的“罪魁禍首”,。小習慣埋藏大隱患,,牙齒與頜骨發(fā)育異常就由此而來。
所以家長在照看孩子日常起居的同時也要多費些心關注口腔習慣防患于未然,不要局限在“牙齒矯正最佳年齡12歲”的一刀切定律,。一旦發(fā)覺有不良因素存在,,請盡快尋求專業(yè)醫(yī)師的幫助,在早期通過一些可摘戴的矯治工具就能有效解決問題,。
牙齒不僅有“應該”生長的位置,,也有“應該”替換的順序。第一顆長出的恒牙并不是人們最先數(shù)到的門牙,,而是從外向里的第六顆(即我們常說的“六齡牙”),。家長奉行“乳牙會掉的,蛀壞了沒關系”的歪理會白白葬送恒牙的生機,。換牙有很多講究:比如下頜先于上頜,,女孩早于男孩。不同的換牙順序會影響恒牙的排列,,所以家長務必熟記正確順序,,可以打印表格對著孩子嘴里的情況細細核對。當然最推崇每隔半年到專業(yè)牙醫(yī)處報到,,針對不正確的替牙順序,,序列拔牙也是“可為”的方法之一——及時為恒牙準備好足夠的空間,好讓它安守本分乖乖生長,。
早期矯治的“可為之處”很多,,頗具未雨綢繆高瞻遠矚的意味,有早期干預的意識固然是好,,但所有治療都有適應證,,操之過急一概而論反倒可能矯枉過正。知其為的同時也要知其不可為,。
首先,,孩子們處在生長發(fā)育的活躍階段,顱頜面骨骼及牙列咬合均是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換牙期的孩子都有“丑小鴨階段”,。大門牙之間有縫、新牙輕度擁擠并不需要迫切尋求早期矯治,,靜靜等待乳恒牙替換完全,,牙齒排列會相應整齊和諧,“丑小鴨”自會蛻變成“白天鵝”,。而且單純的牙齒擁擠,、排列不整齊等問題還是選擇在剛換完牙(一般12-13歲)開展矯正最為適宜。
其次,,嚴重的骨性畸形即使早發(fā)現(xiàn)也是讓矯正醫(yī)生束手無策的,。上頜骨發(fā)育不足做前牽引,、下巴過長戴頦兜控制……一味尋求心理安慰的“迎難而上”基本徒勞無功。早期矯治注定在此失去它的價值,,強行干預在本質上是對患兒及家屬時間和經(jīng)濟上的極大損耗,,甚至對成年后的正頜正畸聯(lián)合治療也帶去困難。
另外,,有些父母對“腺樣體面容”的認知存在偏頗,,認為切除了扁桃體腺樣體就能一勞永逸,除去后患,。其實造成同種結局的因素有多種,,遺傳、發(fā)育,、習慣每一條都不能忽視,,用“腺扁”這一葉障目實難見泰山真容。
合適的早期矯治能有效地降低錯頜(應為“牙合”,,下同)的嚴重程度,、減輕恒牙列期及成人后的矯治負擔,同時還有助于緩解患兒因錯頜畸形造成自卑感和心理障礙,,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很欣慰現(xiàn)今“早期矯治”已經(jīng)廣為接受,,而矯正醫(yī)生的責任意識也要加強,。一味關注替牙列期本身的錯頜畸形是夸大作用;明顯骨性畸形強調(diào)“逆天改命”是互相折騰,;大肆推崇切除扁桃體腺樣體能糾正面型是過度宣傳,。
最近中華口腔醫(yī)學會正畸專委會前任主委趙志河教授在學術會議上呼吁:某些早期矯治工具僅適用于部分替牙期不良習慣或輕度錯頜畸形的糾正。戴用時間一般不超過1.5年,。使用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是否造成關節(jié)疾病或牙根吸收,。世上沒有包治百病的神藥,矯正工具能達到的效果也是有限的,,矯正醫(yī)生要在專業(yè)領域應給予病人正確的引導,,要不要做、做了有沒有用,、又有多少作用都是需要權衡考量的,。
錯頜畸形的早期矯治是日益提升的社會經(jīng)濟水平下患兒的主觀需求。在最佳的時間選擇合適的措施也是現(xiàn)代口腔錯頜矯治專業(yè)發(fā)展的主流與方向,?!盎ㄩ_堪折直須折”,把握時機至關重要,,但所有問題都需要辯證,、理性地去看待,,值得做的盡早做,做不了的不強求,,早期矯治的“為與不為”正是如此,。
--END--
作者:瞿然奕 江凌勇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
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
口腔顱頜面科正頜正畸中心
(上海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