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基礎醫(yī)學院免疫學與微生物學系姚玉峰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Acetylation of lysine 201 inhibits the DNA-binding ability of PhoP to regulate Salmonella virulence在著名學術期刊PLoS Pathogens(影響因子7.562)以封面論文形式在線發(fā)表,。該研究是由博士生任潔,、桑昱及其他合作者完成的。
無論在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沙門菌都是食源性疾病以及腹瀉病的主要致病菌,。沙門菌感染最常見的癥狀是腸熱癥、急性腸炎,,一些血清型還會誘導形成敗血癥,、骨髓炎,、腦膜炎等,。沙門菌全局性雙組分調控系統(tǒng)(TCS)的調節(jié)蛋白PhoP調控基因組5%基因的表達,參與細菌毒力,、適應低濃度Mg2+和弱酸環(huán)境以及多種細胞活動,。姚玉峰課題組發(fā)現(xiàn)蛋白質乙酰化修飾可調控PhoP的活性,,PhoP羧基末端螺旋-轉角-螺旋模體上第201位保守的賴氨酸(K201)是乙?;揎椢稽c,該位點被乙?;揎椇笠种芇hoP與下游基因啟動子結合能力,。此外,當細菌處于低濃度Mg2+,、酸壓力以及巨噬細胞中,,K201的乙酰化水平急劇降低,。K201乙?;瘜е率髠抽T菌引起的動物模型中腸炎和系統(tǒng)性感染顯著降低,這意味著K201的去乙?;癄顟B(tài)對沙門菌的致病性非常重要,。因此,K201的可逆乙?;揎椏杀WC沙門菌迅速地適應外界各種環(huán)境壓力信號,。這些結果支持目前的觀點,即處于DNA結合結構域上可逆的賴氨酸乙?;揎?,作為一個新的調控基因表達的機制,參與細菌毒力的調控,這種機制可能在許多微生物中都普遍存在,。
病原細菌學研究組長期致力于病原菌乙?;揎椪{控機制的研究。該文詳細地闡明了乙?;揎棇毦D錄因子活性的調控機制,,揭示了原核生物中乙酰化修飾的功能,,為病原菌致病機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該研究工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973計劃等項目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journals.plos.org/plospathog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