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Oncogene在線發(fā)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健康科學研究所時玉舫研究組題為“Type I
Interferons Exert Anti-tumor Effect via Reversing Immunosuppression
Mediated by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的最新研究成果(doi:10.1038/onc.2016.128),揭示了I型干擾素腫瘤免疫治療作用的新機制。
我國腫瘤發(fā)病率多年來持續(xù)上升,,因其死亡率高,,目前已成為第一大致死原因,,超過1/5的死亡由惡性腫瘤所致,。作為一類重要的基質細胞,間充質干細胞(MSCs)可以遷移到腫瘤微環(huán)境中,,并在IFNγ和TNFα等炎癥因子的作用下,,抑制機體免疫系統(tǒng)對腫瘤的識別與殺傷,從而促進腫瘤的發(fā)展,。時玉舫教授研究組長期以來致力于研究MSCs與免疫系統(tǒng)的相互調控及其在腫瘤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他們此前已研究發(fā)現(xiàn),MSCs可通過釋放高濃度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和招募巨噬細胞到腫瘤部位,,促進腫瘤生長(Cell Stem Cell, 2008; Cell Stem Cell,
2012),。另外,他們的研究還證明,,經(jīng)基因工程改造后分泌IFNα的MSCs可以發(fā)揮強大的抗腫瘤作用(Oncogene, 2013),。
近期,博士研究生壽培舜和陳箐等在時玉舫研究員和王瑩研究員的指導下發(fā)現(xiàn),,除了本身可直接作用于腫瘤細胞,,I型干擾素(IFNα和IFNβ等)還可以使MSCs獲得抑制腫瘤的能力。IFNα可通過逆轉MSCs的免疫抑制能力,,從而發(fā)揮抗腫瘤作用,。有意思的是,經(jīng)IFNα預處理的MSCs也能有效地抑制腫瘤生長,。這為臨床腫瘤免疫治療開辟了新的思路,。進一步的研究表明,IFNα通過抑制轉錄因子Stat1在iNOS啟動子區(qū)的結合能力,,調控MSCs的NO表達,。因此,I型干擾素可通過逆轉MSCs的免疫抑制作用,,有效激活機體免疫反應,,從而發(fā)揮腫瘤免疫治療作用,。這一新發(fā)現(xiàn)為進一步理解MSCs的免疫調控機理,以及更好地制定基于干擾素和MSCs的腫瘤免疫治療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實驗和理論基礎。
該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的相關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