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何奔教授團隊最新研究發(fā)現,血漿微小RNA(microRNA)在對比劑誘發(fā)的急性腎損傷(CI-AKI)的早期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
CI-AKI是冠心病介入術后第三大并發(fā)癥,,患者住院期間死亡,、中風及各種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均顯著升高,長期生存率也明顯低于無腎臟損傷表現的患者,。隨著我國冠心病發(fā)病率的增加和冠脈介入手術的廣泛開展,,接受冠脈介入手術的患者人數逐年遞增,CI-AKI患者的絕對人數有逐年升高趨勢,,預防和治療CI-AKI對改善冠心病患者臨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CI-AKI治療的關鍵在于早期診斷和預防。但目前指南推薦的診斷標記物血肌酐通常在對比劑暴露后48小時才開始升高,,明顯滯后于腎損傷發(fā)生的實際時間段,,嚴重影響了對CI-AKI患者的早期檢出。
何奔教授團隊采用miRNA芯片,、實時定量PCR等先進的實驗手段,,成功在人血漿中篩選出對比劑暴露后4-6小時早期升高的腎臟特異性microRNA:miRNA-188、miRNA-30a和miRNA-30e,。在接受冠脈介入手術的患者中,,聯合檢測這些血漿microRNA,早期發(fā)現CI-AKI患者的敏感性達71.83%,,特異性達88.73%,。同時研究還發(fā)現,上述microRNA的升高和經典的CI-AKI風險評估指標Mehan評分有顯著相關性,,未來有可能作為預后評估指標,。這一研究成果目前已獲得3項國家發(fā)明專利授權,并將于近期在美國心臟協(xié)會雜志(J
Am Heart Assoc. 2016;15:5)發(fā)表,,將為CI-AKI患者的早期診斷和防治帶來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