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做好2021年全國防災減災日有關工作的通知】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防范化解災害風險,,筑牢安全發(fā)展基礎”,,5月8日至14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做好今年全國防災減災日各項工作,,現(xiàn)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突出“防范化解災害風險,,筑牢安全發(fā)展基礎”主題,,扎實開展防災減災活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安全發(fā)展貫穿國家發(fā)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范和化解影響我國現(xiàn)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筑牢國家安全屏障,;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要不斷健全,,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能力要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御水平要明顯提升,,發(fā)展安全保障要更加有力,。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的統(tǒng)籌發(fā)展和安全戰(zhàn)略,立足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代大背景,,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各地區(qū),、各有關部門要緊緊圍繞“防范化解災害風險,,筑牢安全發(fā)展基礎”主題,充分認識到做好災害風險防范化解工作的重大意義,,認真組織開展今年全國防災減災日各項活動,。要加強工作組織領導,加大宣傳解讀,,教育提醒社會各界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堅持關口前移和問題導向,加強災害防治能力建設,,加大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力度,,從源頭上防范化解安全風險,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持續(xù)筑牢安全發(fā)展基礎,,為迎接建黨100周年、“十四五”開局起步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升全民災害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
各地區(qū),、各有關部門要根據(jù)地區(qū)和行業(yè)災害事故風險水平和抵御災害綜合能力,以城鄉(xiāng)社區(qū),、學校醫(yī)院,、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廠礦企業(yè),、施工工地,、大型綜合體等為重點,通過網絡公開課,、現(xiàn)場培訓及講座,、新聞媒體直播、在線訪談,、VR體驗,、知識競賽、有獎問答等多種形式,,面向社會公眾普及洪澇,、臺風、地震,、風雹,、地質、森林草原火災,、生物,、生態(tài)環(huán)境、海洋等各類災害知識和防范應對基本技能,。要拓寬防災減災宣傳教育途徑,,充分運用各類科技館、博物館,、防災減災科普教育基地,、生命安全教育培訓體驗基地、重特大災害事故遺址遺跡等防災減災宣傳陣地,,設立專門區(qū)域,,組織專題宣講,多形式開展防災減災體驗和科普展覽等宣教活動,。要開發(fā)設計針對不同社會群體的防災減災科普讀物,、教材,、動漫、游戲,、影視劇等宣傳教育產品,,拍攝防災減災公益宣傳片,編制印發(fā)防災減災宣傳手冊,、社區(qū)和家庭應急手冊,,發(fā)送公益提示短信。新聞媒體要加大防災減災宣傳力度,,對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以及各地區(qū),、各部門防災減災工作成效進行集中報道,營造良好氛圍,;要充分發(fā)揮微博,、微信和客戶端等新媒體的作用,創(chuàng)新活動載體,,提高宣傳教育實際效果,。
三、聚焦風險源頭管控,,深入開展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治理
各地區(qū),、各有關部門要不斷強化安全發(fā)展理念,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將做好風險源頭管控和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治理作為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增進人民福祉的重要內容抓緊抓實,。要聚焦重點區(qū)域,、重點單位、重點人群,,組織專業(yè)隊伍,,重點做好城鄉(xiāng)社區(qū)、學校,、醫(yī)院,、敬老院、福利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和建筑工地,、旅游景區(qū),、機場碼頭、火車站,、地鐵,、城鎮(zhèn)燃氣、城市地下管網,、泵站閘門等重要工程設施的風險隱患排查,。要堅持邊普查,、邊運用,組織做好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既排查識別出各類災害風險隱患點,,又教育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社會公眾提高災害風險防范意識。要引導社區(qū)居民和社會力量等積極參與災害風險網格化管理,,把災害風險排查,、隱患治理、預警信息傳遞,、科普宣傳教育,、災害應急處置落實到人、預案到人,。對發(fā)現(xiàn)的各類風險隱患,要制定針對性措施及早處置,,遇到不利情況及時組織避災避險,,確保人員安全。
四,、筑牢安全發(fā)展基礎,,加快推進規(guī)劃編制和重點工程建設
各地區(qū)、各有關部門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精心編制實施各級防災減災救災“十四五”規(guī)劃,,明確新發(fā)展階段防災減災救災的工作目標、原則和重要任務,、重大工程等,,并抓好規(guī)劃實施的統(tǒng)籌協(xié)調。要加強自然災害防治重點工程實施和“十四五”相關規(guī)劃編制工作的有效銜接,,進一步聚焦和細化重點工程主要任務,,加大重點工程建設推進力度,確保取得預期目標,。要加強災害風險監(jiān)測預警和研判,,針對重點地區(qū)、重點時段,、重大災害風險及時組織會商研判,,精準發(fā)現(xiàn)災害風險,提前發(fā)布預警響應信息,,加快提升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jiān)測,、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能力。
五,、加強災害應急準備,,有力有序有效應對各類災害
各地區(qū),、各有關部門要針對災害風險形勢未雨綢繆做好災害應急各項準備工作。要加強應急物資準備,,進一步梳理掌握本地區(qū)應急物資儲備底數(shù),,結合本地區(qū)災害風險特點,有針對性擴充應急物資儲備規(guī)模,,健全應急物資實物儲備,、產能儲備、社會儲備等聯(lián)動機制,;針對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斷拓展救災物資品種品類,提高保障效能,。要教育引導不同社會主體和家庭個人儲備基本應急物資和防災減災與救生避險裝備,,推廣使用家庭應急包。要指導基層強化災害應急準備,,加大對基層災害信息員,、網格員、地震速報員,、護林員等人員的培訓,,有效整合基層各類應急信息系統(tǒng)或網絡平臺,做到災后快速反應,、有效應對,。要做好預警和避險轉移準備,通過統(tǒng)籌利用互聯(lián)網,、大數(shù)據(jù),、自媒體等新技術新手段和大喇叭、吹哨子等傳統(tǒng)手段,,打通災害風險預警“最后一公里”,,指導鄉(xiāng)村(社區(qū))做好避災避險預案,切實做到及時轉移,,最大程度避免人員傷亡,。要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做好災害應急準備,加強對社會應急力量的登記備案和能力培育,,建立健全社會力量參與協(xié)同機制,,進一步規(guī)范社會組織救災捐贈行為,有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災害救援救助,。
六,、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廣泛開展防災減災救災演練
各地區(qū)、各有關部門要結合本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實際和各類災害風險情況,,抓緊修訂完善本地區(qū),、本行業(yè)各級各類應急預案,注重提高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特別是多災易災地區(qū)要進一步細化預案措施和責任分工,,做到責任到人,要指導城鄉(xiāng)社區(qū)制定簡便易懂的應急指南,,明確撤離路線,、安置場所、物資保障等,。要重點針對城市內澇,、地質、臺風,、地震等災害,,因地制宜組織開展包含災害事故預警、應急指揮,、人員疏散和搜救,、群眾生活救助、傷員救治,、物資調運、信息共享,、社會力量參與等內容的演練活動,,提高災害應急能力;有條件的地區(qū)可針對消防安全,、生產安全,、醫(yī)療救護、應急搜救,、社會力量參與等內容,,開展技能培訓和技能練兵等活動。中央和國家機關可結合實際,,組織開展防災減災宣傳和避險逃生演練活動,,向機關干部和所在社區(qū)的居民普及自救互救基本常識和技能。
【全國防災減災日,,遇到突發(fā)情況,,你要這樣做!】
全國防災減災日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而設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一方面順應社會各界對中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另一方面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防災減災日的圖標以彩虹,、傘,、人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韻意著美好,、未來和希望,,傘的弧形形象代表著保護、呵護之意,,兩個人代表著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兩人相握之手與下面的兩個人的腿共同構成一個“眾”字,,寓意大家攜手,,眾志成城,共同防災減災,。整個標識體現(xiàn)出積極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之意,。








從2009年起,5月12日有了一個特殊的名稱:“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是第 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防范化解災害風險,筑牢安全發(fā)展基礎”,?;锇閭円e極學習防災減災知識,提高防災減災意識,,構筑安全防線,,將災害的風險降到最低。遇到緊急情況怎么辦,,讓小編帶你去了解!七類災害需留心,,關鍵時刻用得上。
【家庭應急物資清單,,你家備好了嗎,?】

你的家中常備急救包嗎?當居家生活中遇到地震,、火災等突發(fā)情況,,一聲哨響,就可以讓救援人員及時找到你,;一瓶碘伏棉棒,,可以幫你迅速處理傷口……快來看一看,。災難幾率雖小,但防災減災意識應人人具備,,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為生命多增一道屏障。